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批
。會議認為
,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
,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共進的新路子
,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契合互動
,釋放中西部巨大內需潛力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具有重要意義
。
這個“群”可不得了
,它不是QQ群
,不是微信群
,它就是成渝兩地一顆顆閃亮的寶貝的集合體
。
這個“群”
,天生麗質
,難以自棄
,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個“群”
,層巒疊嶂
,爭奇競秀
,被李白一句“噫籲嚱
,危乎高哉”的感歎
,唬住了無數想來尋寶的人
。
它有兩個“群主”
:重慶
、成都,“群員”呢
,包括四川省內11城市以及重慶整個地區
。
在此之前
,2015年5月
,重慶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簽署《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
,力爭到2020年年底
,將成渝經濟區打造成為國家統籌城鄉發展先行示範區
,將成渝城市群建設成為國內領先
、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備忘錄》明確
,重慶
、成都兩地未來將加強合作
,推動交通
、信息和市場一體化
。
一句話
,雄起
,安逸
!
成渝城市群規劃獲批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引領西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
。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
,國務院批複的第三個跨區域城市群規劃
。
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
,培育發展成渝城市群
,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共進的新路子
,對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契合互動
,釋放中西部巨大內需潛力
,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
,具有重要意義
。
會議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強調要以強化重慶
、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
,以創新驅動
、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
,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
,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
主要任務包括
:一是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嚴格保護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
,建設綠色城市
。
二是壯大裝備製造
、生物醫藥
、農林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集群
,發展商貿物流
、旅遊
、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
,有序承接產業轉移
。
三是進一步擴大開放
,推動中外產業和創新合作平台建設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鐵路
、公路網絡
,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
。加快交通
、能源
、水利
、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
四是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協同發展機製
,推動資本
、技術等市場一體化
,因地因城施策促進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鼓勵農民就地創業就業
。
五是統籌城鄉發展
,以工促農
,以城帶鄉
,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
。努力打造產業優化
、生活優質
、環境優美的“新成渝”
。
生態環境位列任務之首
不久前
,媒體披露成渝經濟群躋身國家級城市群
。在此前長江中遊城市群規劃獲國家批複後
,位於長江上遊的成渝城市群該如何定位
,發展方向是什麽
,受到多方關注
。
“從緊迫性來講
,長江經濟帶上遊的發展還要更強烈一些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指出
。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通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強調要以強化重慶
、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
,以創新驅動
、保護生態環境和夯實產業基礎為支撐
,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城市群
,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格局
。成渝城市群發展方向日漸清晰
。並且
,這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
,國務院批複的第三個跨區域城市群
。
據公開資料
,其主要任務首位就是“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嚴格保護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
,建設綠色城市
。”
“生態保護一定是最重要的
,而且要占壓倒性的優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勇指出
,中西部生態本就較為脆弱
,且目前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不以汙染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階段
。“在落實上
,則應該做到開發生態化
、產業鏈發展循環化
、工廠清潔生產
、零排放化
。”劉勇建議
。
在盛毅看來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不光是“一帶一路”
、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實施的著力點
,更能為新一階段的西部大開發提供流量支撐
。
就在3月上旬
,國家發改委
、科技部
、工信部聯合發布《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案》
,提出構建長江經濟帶現代產業走廊
,將著力培育五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也給成渝城市群提供了巨大機會
。
聯動機製攜手護綠
相比其他幾個國家級城市群的發展綱要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保護生態壞境和夯實產業基礎一起
,放在了成渝城市群發展支撐的位置
。規劃中提到
,要實施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嚴格保護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強化水資源安全保障
,建設綠色城市
。
空氣無邊界
,共飲長江水
;城市發展
,休戚相關
。成渝城市群將如何共建生態、共治環境
?成都市錦江區成龍大道一段1308號
,有一棟灰白相間的四層建築
,掩映在一片綠樹中
。這裏是環保部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下文簡稱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
,負責重慶
、四川
、雲南
、貴州
、西藏的環境執法督察工作
。2樓辦公室裏
,36歲的方文(化名)正在翻閱電腦資料
,作為監督中心督查一處的一員
,他曾兩次參與成渝城市群大氣汙染防治的綜合督查
。
2013年9月
,《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式公布
。國務院與四川省政府
、重慶市政府分別簽訂目標責任書
。連續兩年
,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會同四川省環保廳
、重慶市環保局開展成渝城市群大氣汙染防治綜合督查
,向18個重點市(區)政府通報督查情況
,要求整改
。
“空氣是沒有邊界的
,必須進行區域治理
。”作為全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三區十群”的重點之一
,督查中心將目光鎖定成渝城市群
。該負責人說
,“和京津冀一樣
,成渝城市群是一個高度關聯的有機整體
,不少城市間直線距離僅幾十公裏
,空氣沒有邊界
,風一吹
,存在相互汙染的風險
。”
事實上
,早在2010年
,由北京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環保公益性科研項目《成渝地區大氣灰霾特征與控製途徑研究》
,已將成渝兩地空氣汙染聯係到一起
。“當時主要是對成渝地區的灰霾問題進行研究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回憶道
。這也是成渝之間
,第一次從區域層麵進行灰霾研究
。
“近年來
,成渝之間在大氣治理這一塊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多
。”督查中心督查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未來
,建立起兩地之間完善的聯防聯控機製
,將是大趨勢
。”
|